close

終於看完[追風箏的孩子]這本書。
這本書出自於阿富汗裔作家
Khaled Hosseini的暢銷小說。

故事寫的很精巧樸素。精巧,在於故事轉折恰成一個圓,所有的提出的問題,都在最後獲得滿意、信服的解決。作者的筆觸沒有賣弄,單純地寫好故事。書中主角阿米爾顯然是作者現實生活的化身,讀得出這個作者最苦心經營的角色的矛盾、複雜與耽溺。


追風箏的孩子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差異、對立與戰爭。

阿米爾是主子,哈山是僕人的小孩。兩個孩子在同一個環境下長大,卻有著迥然不同的個性。
阿米爾乍看擁有一切,心靈空虛貧乏,總覺得得不到父親關愛的眼光;反觀哈山雖然窮苦,卻因為天真、樂觀的態度,而開心知足。


一方面,阿米爾忌妒哈山的人格特質、瞧不起哈山的血統;另一方面,卻又在對方身上找到他所欠缺的關愛、信任。兩人的友誼直到一場風箏賽後的暴力事件而變質。阿米爾眼睜睜看著暴力事件發生,卻沒有出手幫忙,在不堪良心的譴責下,他用計趕走了哈山一家人。

接著戰爭爆發,阿米爾和父親逃亡美國,展開新的生活。
然而,過往良心的鬼魂並未遠走,它只是潛伏在暗處,等待下次出現的機會........

書中在第一章就點出整本書最感人的一句話:「為你,千千萬萬遍。」這是哈山,他堅信阿米爾大人不僅是他的大人,更是他的朋友,所以他願意為他犧牲。為了哈山,為了自己的愧疚,阿米爾一樣對索拉伯有同樣的堅持。

「為你,千千萬萬遍。」這句話,深深的打動了我,人生中能有這樣一位知己,還有何求呢?


書中的風箏,象徵著哈山與阿米爾的友誼、也象徵兩人的地位、關係。

阿米爾是放風箏的人,他掌握著風箏的去向、前進、後退,全在他的手中。一如現實生活中的阿米爾,總是不假思索地控制著命運。
而哈山,只能在旁協助阿米爾、等風箏落地,再拔腿追趕。然而,當風箏落地時,哈山知道去哪找落地的風箏,他追尋的不是風箏的影子,他就是知道。暗喻了哈山即使無法掌握命運,卻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。而阿米爾?手中擁有一切,心裡卻是盲目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。
結尾前,風箏的意象再起,阿米爾和哈山的孩子索拉博共放風箏,這次,阿米爾成了追風箏的人,換他為索拉博追風箏,也就說明了阿米爾的轉變,他不再茫然,他在索拉博身上找到了救贖,也在追風箏的過程中,體會了哈山的心境。

這是一個關於背叛的代價、贖罪的可能的故事,也是一個關於父親對兒子影響的故事
——包括父親對兒子的愛、奉獻與謊言。小說背景也涉及了阿富汗過去到目前的狀況,讀者也得以從本書一窺這個神祕國度。

 
看完這本書,坦白說
感動不如預期,感慨倒是挺深的。

因為我沒能在小說中讀到兩個不同種族、不同血緣間的互助犧牲。我只看到兩個孩子的誤會、看到一整個社會沈重又褪不掉的龐大歧視壓力。


當然,也因為我期待很高,不禁若有所失。

感慨挺多,是來自書中闡述的歧視。不同種族間的相互仇視(黑人、白人、同志、異性、男人、女人,歧視存在於任何一個角落),至今仍大喇喇地存在現實社會中。

人類真的是奇怪的動物,有著極端醜陋、極度讓人不耐的一面;然而,卻又偶能見到一絲的光明、一絲的希望。或許,就是那卑微的希望,讓人們有不斷前往未來的動力吧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作者簡介

卡勒德‧胡賽尼(Khaled Hosseini)   
1965年生於喀布爾,父親為阿富汗外 交官。1980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時,隨全家逃往美國尋求政治庇護。胡賽尼畢業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系,現居加州執業。《追風箏的孩子》雖是他的第一本小 說,卻因書中角色刻畫生動,故事情節震撼感人,出版後大獲好評,獲得各項新人獎,並躍居全美各大暢銷排行榜,目前正改拍成電影中。


亞馬遜網路書店專訪

Ⅰ請問這個故事的概念是從何而來?

這 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,因為它是經過時間慢慢醞釀而來的。過去幾年我一直在絞盡腦汁構思一個關於阿富汗的故事,但是我無法決定寫哪個故事好,或設定在哪 個時期好。剛開始我想描寫關於神學士的故事,可是我覺得已經有人寫過了——神學士算是一個議題,已經被完整報導過了,而且是由遠比我更適合的人報導。我知 道如果我要寫阿富汗人的故事,我就必須寫一些大家沒聽過的事。所以我決定要寫的故事最後設定是(至少一部份)發生在大家似乎已經遺忘的一個阿富汗時代:蘇 聯入侵阿富汗之前的時期。

Ⅱ為什麼你說是一個大家似乎已經遺忘的時代?

對於大多數西方人而言,阿富汗已等同於對抗蘇聯的戰爭、神學士政權與鎮壓。我想要提醒大家,阿富汗不是一直如此。我想要提醒大家,1979年蘇聯入侵之前阿富汗就已存在,而且阿富汗的確曾有過幾十年的和平歲月,根本沒有人發射那麼多的砲彈。寫作上有一句格言說:寫你所知道的事。由於我曾在喀布爾親身經歷過那段日子——那時君王體制即將結束,共和體制誕生,達烏德汗剛上台——我覺得描寫這個時期讓人很愉快。

Ⅲ《追風箏的孩子》有多少自傳性質的成份?

當 然無可避免的,你書中的主角多少都會有你自己的影子在其中,不論是有意識的還是潛意識的。幸運的是,這本書裡沒有太多自傳的成份。我跟主角阿米爾沒有太多 相似處。我說「幸運」是因為就這個故事來說,阿米爾並不完全是裡面最討喜的角色。不過當然關於他的某些事情的確是來自於我真實的生活經驗。也許最明顯的就 是,我跟阿米爾一樣,從小就非常崇拜自己的父親,也非常非常渴望取悅他。還好我的那種渴望不像阿米爾那樣狂熱。我覺得他對父親的崇拜近乎病態。父親的地位 在阿富汗是非常崇高的。當人們提到某某時,大家會說他是誰誰的兒子,而且也總是會提到那人的父親。族群認同也來自父系。即使你的母親是普什圖人,你還是不 能承襲普什圖人的地位,除非你的父親也是普什圖人。所以跟很多阿富汗小孩一樣,我也從小很尊敬父親。我很幸運,因為父親也回報我對他的愛,而且直到現在我 們都還維持一種很棒很溫暖的關係。另外還有一些其他事情值得一提。包括我跟阿米爾一樣從小就喜歡閱讀與寫作,而且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,我也很喜歡去戲院看 印度和美國電影。

Kite Runner官方網站:http://www.americanplacetheatre.org/kiterunner.ht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sop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